鄭婕
賀蘭山是一座石頭山,遠遠望去,綿延二百多公裡的山脈呈現出灰色山石的樣子。山上少有草木,站在高處極目四望,大片灰黃又荒蕪的戈壁映入眼簾。就在這樣一座人煙稀少的山脈腹地,卻藏著來自遠古人類獨特的生活痕跡,它就是賀蘭山岩畫。
秋日的陽光仍然讓人感到有些炙熱。灰色的岩羊們卻無懼炙烤,用它們靈動的跳躍來彰顯自己是這片大山主人的身份。
一進入賀蘭山岩畫遺址公園,我的目光就被這群可愛的生靈深深地吸引了。它們有的三三兩兩的聚集成群,有的獨自啃食著稀疏的草木,看到游人過來也不害怕,仍然悠閑地踱著步。它們的肌肉強壯有力,一蹬腿就能穩穩地跳上岩石高處。灰色的皮毛和岩石融為一體,它們就像是這大山最堅定的守護者,生活在這裡,也守護著這裡。
如果說靈動的岩羊給這座大山添上了一筆鮮活的亮色,那深深地刻畫在石壁上的岩畫則讓人感受到了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賀蘭山的岩畫是我國現存較大的岩畫群落之一。岩畫中刻畫的多是昔日人們放牧、狩獵和祭祀的場景。進入賀蘭山口峽谷,一條乾枯的河道出現在眼前,蜿蜒向前,岩畫就分布在這條河道的兩側。
關於賀蘭山口峽谷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遠古時期曾有位巨人在這裡開山取水,天地感之,將大山開了一個口子,泉水便噴湧而下,於是起名『豁了口』。現在人們取一個諧音,就稱之為『賀蘭口』了。
我猜想,也許在遠古的過去,這裡也曾是水草豐茂的草原,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而岩畫就是人們最初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也凝聚著人們對生命的渴望和探究之情。
在正午的日光下,我們在岩畫的世界中徜徉著,太陽炙烤著大地,也炙烤著岩石,裸露的皮膚好像都快被烤裂似的。遙想千年前,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人類是怎樣生存的?又是怎樣一筆一劃地留下這些岩畫的呢?
我驚嘆於當時人們使用著簡陋的工具,卻能在堅硬的岩石上刻畫出如此生動又有力量的形象。
看!那張狩獵圖上,原住民們舉起叉子向羊群用力地投擲過去,而羊群卻『嗖』地一聲四散炸開,奔跑著逃走了。有力的大腿狠狠地蹬向地面,跳躍的身影竟躍出畫面,出現在我的眼前。那種頑強的力量透過岩畫,穿過千年的時光,仿佛一道利劍擊中了我的心。
天色漸暗,夕陽被賀蘭山慢慢地遮住了小半個臉。坐在路邊,看著不遠處的女兒在地上挑挑揀揀,忽然興奮地舉著一塊石頭衝到我面前,開心地問我:『媽媽,你看,這是不是賀蘭石呀?』看著女兒手中褐紅色的石頭,我肯定地點點頭,『是的,這就是賀蘭石。』
女兒開心極了,她又忙著翻找出另一塊尖銳些的石頭就搗鼓了起來。『媽媽,我也要刻一幅岩畫。』女兒頭也不抬地說道。
夕陽照射在女兒的身上,柔和又溫暖。我抬眼望向遠方,好像看到幾千年前,也有這樣一位少年,他手裡拿著一塊石頭,笨拙地在岩壁上反復地刻畫著,一只羊角在他的手下慢慢地呈現了出來。這時,不遠處好像傳來了一聲呼喚,他停下了手,轉過頭去辨認著,是母親。他『唰』地一下站了起來,扔下手上的石頭,跑遠了。
一幅水墨的山石畫卷在這裡緩緩地展開,跳躍的羊群,奔跑的孩子,都是這畫卷上富有生機的顏色,這就是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