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登高寄情話重陽

來源:綏化日報 2023-10-16 字體:

龔恆利
 

  秋風裡裹挾著些涼意,轉眼又到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長。』『重陽不忍上高樓,寒菊年年照暮秋。』……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歌詠『重陽』,抒情言志。而在眾多的重陽詩中,『登高詩』又是頗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有登高避災的習俗。然而,詩人們登高憑遠,卻抒發著濃濃的思鄉懷遠之情。『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在《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雲:『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九月九日,漂泊在外的游子登高遠望之時,當然會遙望故鄉的山川。盧照鄰將自己的思歸之情,寄寓在縹緲而又綿綿無盡的『風煙』之中,風煙有多濃多廣,詩人的思鄉之情就有多濃多廣。

  較之盧照鄰的思鄉之深廣,杜甫的登高思鄉詩更有一種深沈悲愴的意味:『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重陽到來,詩人抱病登臺,竟然對菊花發號施令『菊花從此不須開』,這是為何?——『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乾戈衰謝兩相催。』詩人獨自漂泊異鄉,日落時分聽到一聲聲黑猿的啼哭,不免淚下沾襟。原來他對酒停杯、罷賞菊花,竟是因為白雁歸來,鄉愁郁結胸中,更因遭逢戰亂,思鄉懮國之情無法排遣,行之筆下,蒼郁悲壯之情盡顯。

  重陽的登高詩中,除卻傷感的離別之情,也不乏灑脫曠達的抒懷之作。唐會昌五年,張祜到池州拜訪杜牧,兩人皆是懷纔不遇,同病相憐,於是重陽節一起登高游玩。杜牧有感而發:『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塵世煩擾,很難遇到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情,適逢重陽,詩人要將菊花插滿頭,縱情痛飲,一改歷來登高懷遠傷感落淚的傳統。詩人仿佛在勸解朋友,也是在開解自己,既然人生若此,何不放下過往,縱情暢懷於當下的時刻。更有詩情豪放飄逸的李白遇到傷感的重陽節,亦能高歌獨酌,於寒秋中獨賞菊花,自得其樂:『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地遠松石古,風揚弦歌清。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古往今來,有一首重陽登高詩拋卻羈旅鄉思之愁,一改個人榮辱得失,有著超凡脫俗的氣度,那就是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彼時毛澤東閩西征途中,一邊養病,一邊進行土地革命,當時的種種情境,並不順遂。『人生易老天難老』只開篇一句,就氣勢恢宏,毛澤東感嘆人生短暫,韶光易逝,但是人更應該努力進取,建功立業。『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此『黃花』不是供隱士高人感懷的東籬秋叢,而是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舊在寒霜中吐露芬芳的野菊花。『分外香』更是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秋的愛戀和渴盼,以及對未來充滿了積極樂觀的熱情。同是重陽登高詩,毛澤東獨闢蹊徑,顯露出與眾不同的革命豪情和偉人胸襟。

  又逢重陽,登高懷遠之際,吟誦著前人的詩句,感悟著詩人或低沈傷感或開闊明朗的情感,一股熱流在胸中湧過,不管怎樣,這是我們共同的民族記憶和生命情感,都值得尊重和懷念!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