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望奎『北薯南種』做大馬鈴薯產業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4-21 字體:

  □ 張文   特約記者  崔硯澤

  眼下正值北方備春耕,而在南方的廣東省遂溪縣,望奎縣龍薯聯社去年10月種下的馬鈴薯則迎來了大豐收,從黑龍江運來的大田農業機械正在這片紅土地上轟隆作業,金黃的馬鈴薯從鏽紅的土地中翻滾而出,豐收場面非常喜人。『望遂』南北兩縣合作發展聯盟,引進馬鈴薯加工企業,讓南北互動更頻繁,推動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新引擎。

  2014年,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社利用當地馬鈴薯的品種、技術和勞動力優勢,在廣東省遂溪縣流轉土地種植馬鈴薯。2017年,粵黑兩省正式建立對口合作關系,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將『北薯南種』模式昇級為『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2019年,黑龍江龍薯聯社和廣東粵良種業合作探索的『稻-稻-薯』種植新模式,由廣東負責兩季水稻種植,黑龍江負責馬鈴薯種植,通過『早造優質稻-晚造優質稻-冬種馬鈴薯』一年三造的高產高效栽培模式,提高種糧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龍薯聯社理事長常更國介紹:『在種植馬鈴薯時每畝施1噸的農家肥做底肥,在生長過程中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土壤肥力足,冬種馬鈴薯之後,水稻產量明顯提高。稻稻薯模式還降低了種地成本,稻田地種兩季水稻,冬季包給聯社,聯社花了三分之一的土地流轉費就可以。』

  龍薯聯社在廣東種植的大西洋品種馬鈴薯淀粉含量高,深受薯片加工商青睞,近幾年,聯社與百事等公司簽訂收購合同,發展訂單農業,現在正是南下馬鈴薯『反季上市』的時候,商品薯每市斤最高賣到1.5元,每畝純效益均在2000元以上。馬鈴薯給兩地農民都帶來了不錯的收入。據粗略統計,2015年以來,『北薯南種』先後帶動望奎縣內農民120多人到廣東種植,每年人均增收都在1.5萬元以上,同時每年都有1500餘名湛江當地農民參與用工獲得收入。遂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連虹說:『整個項目在遂溪是一萬三千多畝,每年需要我們當地勞務參加從種植到收割等整個環節,勞務單單這一塊帶動收入起碼有100到200多萬這個幅度,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在有效利用土地的同時,廣東農戶通過土地流轉,還可以收到一筆不菲價格不菲的流轉費。遂溪縣楊甘鎮農民羅陳生說:『11月到三四月份我們的地種完水稻是閑著的,望奎縣合作社租我們的地種土豆,流轉費700塊錢一畝。』廣東、黑龍江兩省利用對口合作的有利契機,深度合作,有效盤活兩省冬季閑置農業生產資源。根據廣東遂溪縣冬季土地『冬閑』,黑龍江望奎縣農民和機械『冬閑』的實際,抓住兩地馬鈴薯在價格和上市時間差,發展規模化種植,由最初的500畝發展到如今的1.3萬畝。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在『北薯南種』基礎上開啟的『稻-稻-薯』高效產糧省際合作新模式,實現了南北農業資源的進一步優化。未來,望奎縣將繼續搶抓龍粵合作機遇,計劃用3至5年時間,逐步在雷州半島打造20個規模500畝以上的旱坡地冬種馬鈴薯和『稻稻薯』高效生產示范基地,從『北薯南種』到『稻-稻-薯』種植新模式,既有效盤活東北閑置的農業生產資源,又充分釋放『粵西糧倉』的生產潛能,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