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4月17日訊 ( 張亞新 莊義彬 )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步伐的加快,慶安縣歡勝鄉大多耕地已實現連片種植,其它零碎地塊不是用不上大型機械,就是河套地、沼澤地,給春播春種帶來一定難度。該鄉注重解決這一難題,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鐵牛』能進地,春種在『腰窩』上,讓『巴掌田』也能帶來『增收果』。
歡勝鄉雖然是平原地區,但河流多,造成的侵蝕溝也多,把耕地分割得七零八落,全鄉零碎地塊竟有2000多畝。由於在家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他們進行手工春播,會嚴重延誤春播,這一問題引起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必須加大力度解決好。為此,鄉領導分頭深入下去,調查每個零碎地塊的狀況,然後采取得力措施進行解決。
永利村石人溝屯有120畝零碎地塊,大型機械進不了地,但小型機械可以進地操作。鄉領導動員機耕戶出動小型機車,幫助這部分農戶進行春播,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了這些零碎地塊的春種。
零星地塊的情況千差萬別,有的小型春播機也難進地。永久村東稍瓜屯有一片零碎地,被一條侵蝕溝隔斷。如果架一道簡易的木橋,小型播種機完全可以通過進地。鄉村乾部動員屯裡的村民,投工出料,僅用兩天時間,架起一座木橋,經過檢查堅固可靠,小型播種機通過後,白天夜晚連軸作業,很快把百畝零碎地塊按時實施了春播。
歡勝鄉有些零碎地塊是河套地、沼澤地,機械進地耕作,不是陷車就是纏車。鄉村乾部就動員機耕戶對播種機進行改裝,把膠式播種機改變成鏈式播種機,農民稱這種機械是本土化的『土機器』,改裝費不多,村裡還給補貼。永昇村姜油坊屯的王廣民是機耕戶,他高興地說:『改裝拖拉機別說給補貼,就是一分不給,我也得提供服務,幫助農民把地種上,可不能瞎一塊地。』王廣民改裝了3臺播種機,很快把200畝澇窪地按時播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