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加明 全媒體記者 陳驍
清明時節,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
水稻生產,良種是關鍵。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的慶安縣,隨著氣溫逐步回昇,水稻種植已經啟動了浸種催芽、擺盤、播種等生產環節,稻種裝箱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標志著慶安縣浸種催芽工作全面展開,也拉開春耕大幕。
慶安縣水稻育種已經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現通過審定的品種已經達到45個,縣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種子較為飽滿,大小均勻一致,長出來的水稻根粗、苗壯、抗倒伏,畝產能達到1200斤左右,受到市場的好評。因此,慶安縣也被評為全國制種大縣,實現了農業芯片『本土化』,從源頭上保證水稻的品質,保障了糧食安全,也為大米品牌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昇平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廷富像往年一樣,將合作社的種子都帶到了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進行浸種催芽。他告訴記者:『剛開始進行智能催芽時,合作社成員不理解,認為大家自己都是種地「老把式」都會浸種催芽,來這裡催芽還得額外花錢,不值當。可經過兩年運轉,大家發現智能浸種催芽催出的稻芽,出芽率齊、芽發得整齊、長短均勻,和自家催的芽有明顯的區別。家裡催芽,由於溫度不一,出芽率不齊,長短不一,區別很明顯,通過對比差異很大,嚴重影響了大米的質量。』
隨後,記者又跟隨王廷富走進慶安縣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只見車間內十幾個放滿水的大鐵箱,裡面泡著做好包衣的種子,為種子進行催芽。3月底,首批芽種出箱交付到種植戶手中,就可以在大棚內進行機械播種。
據介紹,慶安縣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可以通過智能化的電控系統,實時監測控制箱體內的水溫。在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浸種,裝箱碼垛後不用翻倒,便於管理,催出的芽種質量好、標准也高。在慶安縣共有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20處,整個生產季浸種催芽能完成5000噸,覆蓋了慶安縣水稻種植面積85%以上。慶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慶安縣最早一批的種子是在3月10日就開始了浸種催芽。目前,嫩芽已經從種子裡面催發出來,現在已經出箱准備播種。近年來,慶安縣強化與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推進大米上高端、走市場、做品牌,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實現職工增收、企業增效、多方共贏目標,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