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走肇東看漁業名利雙收

來源:綏化日報 2023-03-30 字體:

崔立東
 

  松花江邊上的肇東市以其獨特的水域資源和良好的養殖基礎成為我省重要商品魚生產基地,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

  2023年冬捕季,肇東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人歡魚躍,商賈雲集。人們看得見以『大似海』為代表的肇東休閑觀光漁業的繁華、熱鬧和一池煙火,卻未必知曉以名特優品種規模化繁育、養殖見長的肇東漁業新格局。

  年產5萬噸,產值8億元,水產品產量在全省縣級市中排名第一。這些亮眼的數字,牽動著肇東這艘漁業大船駛向一片藍海。

『大似海』——肇東漁業有多『大』?

  合居村村外的一處魚塘,11名專業打冬網的壯漢正在鑿冰鑽眼,穿線布網。在15畝魚塘捕獲2萬斤魚是這一網的目標。

  一同忙碌的張文傑是這片魚塘的主人——文傑養魚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像這樣的魚塘文傑漁業合作社有28個,總面積1500多畝。

  提起肇東漁業,人們會想到『大似海』漁場,歷經數十載風霜,『大似海』橕起了肇東漁業的家底與口碑。

  3000多畝水面的『大似海』每畝水面養活100斤魚,不及正常養殖量的十五分之一,『這樣的密度纔能保持水生態平衡和魚的品質。』主管漁業的澇洲鎮副鎮長於海輝是大似海漁場的常客,他說,這個承載量是經過長期經驗積累和科學測算出來的,仿野生養殖是『大似海』魚好吃的秘訣。

  肇東還有一個水面面積3500畝的『大明水』漁場,與『大似海』一樣,也是肇東漁業拿得出手的品牌。生態養殖,是這兩家漁場在消費市場的通行證。

  『大似海』『大明水』以及7000多個魚塘以總面積23萬畝的水面,星羅棋布地散布在松花江沿江區域,在松花江流經肇東68公裡沿江線形成了繁育、商品魚、休閑漁業產業帶。

  肇東市水產總站站長張益軍介紹,肇東現有六家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兩家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一家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場,一家省級魚種場,一家省級水產試驗基地,上規模的休閑漁業的場戶11家,大小魚塘7000多個。

  2022年,肇東漁業養殖水面23萬畝,產量5.36萬噸,產值8.4億元,水產品總產位居全省縣級市第一,是名副其實的肇東漁業大市。

  肇東還是我省最大的水產苗種繁育基地,年生產水產苗種23億尾,佔我省水產苗種的70%,其苗種收入約佔漁業總產值的28%。

  『鯉、鯽、鰱、?、青魚、草魚、雅羅魚、柳根魚……』張益軍如數家珍,肇東有魚類70餘種,能夠養殖的20餘種,其中鯉、鯽、鰱、?『四大家魚』養殖面積佔85%以上。

『魚改稻』『稻改魚』的背後

  澇洲鎮安業村是肇東較早進行規模化養魚的村子,2022年,全村有魚塘面積7800畝,耕地面積8400畝,漁業與種植業面積比例相當,漁業年產值超過6000萬元。

  村委會委員辛曉剛說,安業村養魚有三十多年歷史,他5歲就跟著爸爸辛貴青養魚,如今他子承父業。

  63歲的辛貴青是肇東較早養魚的人,辛家200畝魚塘,主要養的是『四大家魚』。『好年頭賺點兒,不好年頭虧點兒,一般年頭持平。』辛貴青說,『現在養魚不咋賺錢,拿鯉魚舉例,出池價每斤4.5元,對養殖戶來說每斤賠兩毛錢。』

  魚價保持不變,養殖成本卻連年上漲,飼料從十年前3000多元每噸,漲到5000多元每噸。老辛的200畝魚塘,一個養殖周期僅飼料投入就得70多萬元。

  為了控制成本,養殖戶盡量控制產量,辛家的魚塘面積一直維持在200畝,30多年沒變。

  2022年,安業村有2000畝養魚水面改成了稻田。行情好了,養魚;行情不好,種稻。多年來,村民們在『魚改稻』和『稻改魚』中不停轉換。

『名優特』『接力魚』能否為肇東漁業賦能續力?

  打破『四大家魚』一統天下的產業困局,在『名優特』上尋求突破。近十年來,當地政府積極引導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發展『名優特』品種,諸如黃顙、六須鯰、?花、鰲花、臺鰍、雅羅、柳根等。

  『名優特』價格較高,如?魚出池價每斤8元,市場價15元;柳根魚出池價每斤15元,市場價30元;雅羅魚出池價每斤12元,市場價20元。養殖戶也都一改『四大家魚』常規養殖格局,采取套養方式,增加『名優特』養殖比重,提高綜合效益。

  目前,肇東市『名優特』品種養殖水面可達10萬畝,產量達1萬多噸,產量和產值分別達到20%和32%。

  2022年冬捕季,沈寂三年的『大似海』打出了30萬斤的冬捕紀錄。

  肇東漁業在養殖技術、苗種產孵、『名特優』品種和魚品品質上優勢突出,本來就慢生長的冷水魚經過冬季停食、停長,體內殘留物質排空後,肉質緊實,口感更好。

  記者還了解到,肇東23萬畝養殖水面中有20萬畝是馴化精養池塘,是我省『接力魚』主要供給基地。『接力魚』即為接力續養的魚,肇東每年為千島湖、查乾湖這樣的大型水域提供各種規格、不同品種的『接力魚』2萬多噸。

  張益軍說,大水面生態養殖周期長,很難做到『四季保供』,小魚塘與大水面『接力』養殖,不僅有利於『四季保供』,還能縮短生態養殖周期,為市場提供更多豐富的綠色無公害水產品。

如何實現產銷兩旺、以銷促產?

  強大的苗種生產供應能力是肇東漁業另一個亮點。

  依靠國家級黃顙魚種質資源場、東發漁業有限公司、澇洲魚種場、省苗種繁育試驗基地和100多家苗種養殖戶,肇東年產銷各苗種23億尾,成為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等地水產苗種主要供應基地。

  張益軍說,目前,水產品加工落後、市場流通環節薄弱、優質不優價等問題也制約著肇東的漁業發展。

  除了市場和品牌的原因,還有金融服務跟不上的問題。目前沒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為漁業生產提供保險服務,使得本來抗風險能力就弱的漁業生產風險增大。另外,漁業貸款停貸已十年有餘,資金短缺也制約了肇東漁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肇東漁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市漁業養殖面積將達到30萬畝;水產品產量穩定到6.3萬噸以上,年平均增長8.5%;全市繁育苗種穩定到40億尾;苗種繁育(發塘)面積達到2萬畝;『名特優』水產品產量達到1.8萬噸,平均年增長35%。

  為實現上述目標,業內人士呼吁,應積極調整品種養殖結構,打破以『四大家魚』為主要養殖品種的養殖困局,大力發展『名特優』品種養殖,提質增效。還應利用沿江優勢大力發展休閑漁業,積極推進肇東市水產品品牌建設。

  專家建議,肇東應大力發展『互聯網+漁業』,擴大線上銷售所佔比例,把高品質商品魚推向全國市場,實現生態魚優質賣優價,做大做強龍江魚品牌。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