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播種 阻止侵蝕 大豆輪作 設置網格田長
安達采取系列措施保護耕地守好良田
東北網綏化3月23日訊 ( 王添玉 特約記者 張叡格 ) 『免耕耕作模式真是太牛了!不僅能保護黑土地,提高糧食產量,還能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我家一共65畝地玉米,2021年雨水調和畝產1600斤,2022年夏天旱了20多天,畝產還能達到1550斤,這出苗率和產量,夠數!』日前,記者見到了安達市昌德鎮立功村村民楊瑞,他高興地和記者算起了經濟賬。
耕地,是農業之本、糧食之基。近幾年安達雨量大、地下水飽和度高、土壤鹽鹼性高,地越種越硬、越種越薄,傳統耕種技術弊端凸顯。安達市以堅決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復提昇耕地地力為重點,成立全市及各鄉鎮保護性耕作實施領導小組,采取免耕播種、阻止侵蝕、大豆輪作等多項措施,切實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2021年,我們率先在昌德鎮立功村開展整村免耕耕作模式試點,指導農戶與機耕手簽訂協議,保證秋收後不點燃秸稈,保護性耕作補貼資金全部歸免耕機主所有,農戶不需要向機主繳納其他任何費用,以此推廣免耕技術、轉變農民傳統耕種模式。當年立功村實現免耕播種2.1萬畝。』昌德鎮黨委副鎮長邵建光介紹。
嘗到了免耕耕種模式的甜頭,通過試點村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2022年,安達在昌德鎮全面鋪開保護性耕作推廣,推廣面積達15.8萬畝,平均出苗率達到95%以上,平均畝產達到1500斤以上。試點村立功村耕地平均出苗率更是達到97%以上,平均畝產達到1700斤。同時免耕播種模式為農戶前期節約種植投入成本,平均每畝成本投入減少10%,農藥化肥平均每畝使用減少20%。
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是一項長期任務,為此,安達市出臺一系列措施,保護耕地,守好良田。興修水利工程,修建、疏通田間排水溝渠,實現了隨降隨排,不存積水,杜絕了汛期耕地被淹的現象;采取在投放障礙物阻止侵蝕的基礎上,又積極爭取高標准農田項目護砌工程,對堤岸進行加固,岸邊耕地安全問題得到解決;積極宣傳推廣大豆種植,通過村村通大喇叭播報、發放宣傳單、鎮村乾部入戶動員等方式宣傳最新耕地輪作政策,調動農戶種植大豆的積極性,調整了種植結構,充分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培肥作用,實現種地養地結合,達到了保護性耕作的要求。
同時,安達各鄉鎮組建了由鎮長擔任總網格長,各村書記為村級網格長,小屯長為組網格田長,農戶為戶級田長的網格化管理制度,將耕地實現逐級管控,杜絕違法佔地破壞耕地行為。鎮政府與各村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充實、完善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考評制度。與戶田長簽訂黑土地耕作保護承諾書,明確了自有耕地管理主體責任。加大『田長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確保耕地保護和『田長制』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