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歲重陽,10月4日,農歷九月初九,2022年的重陽節來了。
重陽時節,天高雲淡,山朗水秀,宜登高望遠、踏賞清秋;重陽時節,秋葉滿園,菊酒散香,宜佩萸歸鄉,孝親敬老。
在這個『九九』之節,祝所願所愛皆『長長久久』。
重陽節·這些事情要知道
來歷
古人將『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又因『九九』與『久久』同音,取長久長壽之意,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特別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月初九這天成為節日,可以追溯到漢代,到了唐代被正式定名為重陽節,沿襲至今。
習俗
飲菊花酒『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這個時節,菊花正盛,人們賞菊、戴菊、飲菊、食菊,可以說『無菊不重陽』。
食花糕因『糕』與『高』同音,古人認為吃重陽花糕能『百事俱高』。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餌就是古代的花糕。
登高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立於山巔,把酒臨風,心中定然別有一番滋味。
插茱萸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天插茱萸可闢邪求吉,或佩戴於臂,或插於發髻,或制成香囊香袋隨身攜帶。
孝親敬老多多陪伴
我們都曾見過父母之愛的模樣,它是孟郊詩中的『慈母線』,是朱自清文裡的『背影』,是無數作家筆下一次次的『牽衣送』和『倚閣望』。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而今,父母老去,我們又可以做點什麼?
我們可以『常回家看看』,可以『盡量不讓他們因為你的臉色變得小心翼翼』,可以『接納他們的衰老、疾病、孩子氣,因為接納他們,就是接納未來的自己』。
我們還可以『小孝孝於家,大孝忠於國』,還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還可以『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如果說孝親是『德之本』,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那麼敬老,就是一個文明社會的人倫常情、道德標的。
我們在重陽這天,追溯孝親敬老這一崇尚千年的傳統,感悟凝結在時光和生命裡的重量。
然而,孝親敬老又豈能依賴某個特定日子的提醒,它理應根植於骨血、銘刻於此心、踐行於每日。
此刻,如果你在父母身邊,記得給他們一個擁抱,對他們道一聲感謝。
此刻,如果你在異鄉奮斗,可以拿起手機,給他們發一條信息,打一通電話,說一說想念。
金秋喜逢長久日,願君如意長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