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國內要聞

黑龍江:在黑土地上奮力闖新路、開新局

來源:新華社 2022-07-18 字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深入龍江大地考察調研、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強調『老工業基地要搶抓機遇、奮發有為』『闖出一條新形勢下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黑龍江省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銜接,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在黑土地上奮力闖新路、開新局。

       守牢『大糧倉』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黑龍江深耕農業,糧食產量從2012年的1152億斤增加到2021年的1573.5億斤,商品量和調出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五大連池農場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大豆中耕除草作業( 2022年6月29日攝 ) 。新華社發 ( 陸文祥)
 

  擴種大豆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內容。在黑河市愛輝區西崗子鎮坤站村大豆高產創建示范區,采用良種栽培的大豆長勢喜人。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龐海濤說,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常年佔全國40%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黑龍江采取多種措施擴種大豆,年初制定擴種1000萬畝的任務已超額完成。

       在黑龍江省農墾勤得利農場,種植戶駕駛機械收割水稻 ( 2019年10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 ) 。新華社發 ( 謝劍飛)
 

  端牢中國飯碗,萬畝糧倉田疇起。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如今,黑龍江已建設『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的高標准農田9141萬畝。『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深入實施,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9%,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以上,比2012年高6.33個百分點。

       在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現場,參觀者在北大荒集團展區了解情況 ( 2020年10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守牢『大糧倉』,要保護好黑土地。黑龍江現有耕地面積2.579億畝,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全省為保護黑土地采取秸稈粉碎全量還田等一系列措施。

  興民富農,『大糧倉』還積極拓展深加工產業。在位於綏化市青岡縣的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粒粒金黃的玉米,經過發酵、提取、精制等工藝,變為可應用於多個領域的『L乳酸』產品。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750家,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3.5%。

  圍繞市場需求,黑龍江努力打造各具優勢特色的生產區帶,在實現質效同昇的同時,也讓當地農民嘗到了甜頭。截至2021年,黑龍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888元。

       打好轉方式調結構的組合拳

  6月15日,中國一重龍申(齊齊哈爾)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制造的首套風電葉片成功驗收交付使用。這標志著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基本形成覆蓋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風場建設、運維服務等領域的風電全產業鏈體系。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風電裝備生產制造廠生產車間,工人進行生產作業 ( 2021年7月1日攝 )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從傳統制造領域進軍風電新能源,是中國一重這家國內重型裝備制造業企業加快轉型創新、競逐『綠色賽道』的例證。

  2021年,黑龍江規上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元,是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這一成績的取得,同一批大型國企不懈改革創新密不可分。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黑龍江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要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

       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工人進行生產作業 ( 2022年6月27日攝 )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隨著體制機制不斷改革完善,一批『老字號』企業加快向『新』而行。過去5年,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投入達到70多億元,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白鶴灘水電站是全球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之一。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攻克了百萬千瓦水電機組多項世界性技術壁壘。』哈電集團電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貴說。

  通過對『原字號』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黑龍江推動『原字號』持續昇級煥新。

  在油城大慶,中國石油首個水面光伏項目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並網發電。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再次提速。在昔日『一煤獨大』的雞西、雙鴨山、七臺河、鶴崗等煤城,『原字號』煤炭產業鏈不斷延伸,『新字號』非煤產業加快培育,多業並舉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在哈爾濱中科盈江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進行產品測試。這家公司研發制造的傳感器已經應用於大氣環保、生態農業、醫療健康、智慧出行等多個領域,以數字化手段推動傳統產業昇級 ( 2022年4月24日攝 ) 。新華社記者 張濤
 

  在高質量處下篙,纔能駛向新經濟的藍海。當前,黑龍江大力扶持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為培育壯大『新字號』,近年來,黑龍江給予企業更多『真金白銀』支持。2012年至今,黑龍江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由554家增加到2738家。一批百億級民營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脫穎而出。

  一系列轉方式調結構的組合拳,為黑龍江推動工業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近9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增幅。

       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發展沃土

  『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明確要求。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奉均衡說,為縮短企業從簽約入駐到投產的時間,當地政府為園區企業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辦事不出園區。目前已有華為鯤鵬、東軟等406家企業在這裡注冊。

       市民在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 ( 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 ) 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 ( 2022年7月12日攝 ) 。新華社記者 張濤
 

  省級權力事項由2889項壓減至千項以內,徹底清理非行政許可,各地自設許可全部清零……黑龍江近年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項項便民利企的措施顯效。

  投資能引進來,更要把企業留得下、穩得住。近年來,黑龍江出臺《關於在全省百大項目建設現場考察考核乾部的意見》,激勵乾部務實作為,為擔當者擔當、為盡責者負責;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與紀委監委、組織、司法等部門構建聯動工作機制,監督問效更有力;密集出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辦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導意見》等300多部法規、規章和優化營商環境綜合性政策文件,制度環境日益完善。

  在黑龍江牡丹江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辦事大廳,市民在審批窗口辦理手續 ( 2019年9月18日攝 )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10年間,黑龍江市場主體由2012年不足百萬戶增至目前的290多萬戶。今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2.1萬戶,同比增長26.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3.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國第12位,其中民間投資增長5.9%。

  從優化營商環境這一關鍵點切入,一系列支持產業轉型、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吸引人纔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黑龍江的振興發展新路,正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不斷延伸。(劉偉 陳聰 強勇 王建)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