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5月16日訊 ( 楊忠 莊義彬 金林 ) 慶安縣歡勝鄉在調整種植結構的過程中,針對農民傳統思維模式,堅持運用科技示范戶的先進經驗,教育引帶農民,有力推動了春耕生產。目前全鄉已種植高蛋白質優良大豆3萬畝,種植黏玉米5000畝。
歡勝鄉是一個旱田種植大鄉,以種植玉米、大豆為主,部分農民存在重視產量、忽視品質的現象。對此,春耕生產一開始,鄉黨委政府領導就到村屯,建議農民多種些優質的黏玉米。但有不少農民認為黏玉米成熟後,自己蹲在市場上賣,既費力又費工,容易造成積壓,掙不了多少錢。針對這種思維,鄉政府主要領導到永華村總結了吳全高種植黏玉米的先進經驗。吳全高是全村種植大戶,去年他選用優良品種,種植600畝黏玉米,黏玉米不僅黏而且甜,推到市場上成為搶手貨,平均畝增收300元。在這個基礎上,鄉政府又同聚晟米業公司簽訂了包銷合同。這樣農民認可了,托底了,種植黏玉米的積極性大增,到目前,農民采取覆膜錯季的先進種植法,全鄉已播種黏玉米5000畝。
在落實優質高產大豆時,農民存在抵觸情緒,認為大豆低產,效益比玉米差,不願意多種。為此鄉政府及時總結推廣了永昇村大豆種植大戶孟凡東的先進經驗。去年孟凡東種植了優質高蛋白大豆300畝,采取一系列先進種法,平均畝產達到500多斤,他的大豆成為市場香餑餑,客商以高於市場一角錢的價格前來搶購,細算賬,平均畝效益比種玉米多收100多元。同時鄉政府在落實國家補貼之外,還為種植戶提供社會化全程服務,各種優惠補貼達到50元。在今年春耕生產中,農戶擴種大豆的積極性大增,到目前優質大豆已播種2.8萬畝。
玉米仍舊是歡勝鄉的主導產品,也成為鄉黨委政府關注的重點,鄉黨委采取主要領導包村包戶的做法,引導農民學習科技示范戶的先進種植經驗,從播種一開始就打牢科技種植基礎。永進村玉米種植大戶徐保安在去年玉米種植時,采取秋翻細整、精量點播、大壟雙行、增施生物肥的配套先進種植法,每畝玉米比普遍種植法多增收160斤。鄉村乾部組織農民到徐保安的地塊現場參觀,請徐保安現場示范,從而使這些先進種植法得到普及推廣,大大提高了播種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