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4月20日訊 ( 王曉冬 莊義彬 魯蘆 ) 如今在慶安縣平安鎮的育秧大棚裡,很少再見到用手撒稻種、用?覆蓋土的繁重勞動景象,稻農已普遍用上電動播種機、遙控覆土機,稻農只要『按一下電鈕』『點兩下手機』,這些育秧工序就全由智能新式農具完成了。這種智能育秧新農具讓稻農變成了『甩手掌櫃』。
平安鎮是水稻主產區,全鎮12萬畝耕地面積有7萬畝種植水稻。因此鎮政府一直重視引導稻農采用先進技術,被評為全國農業產業示范強鎮。但是鎮黨委政府領導在調查中發現,稻農在浸種發芽、大棚育秧這些主要生產環節,仍是手工操作,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操作不規范,影響了水稻種植質量。鎮領導班子調整以後,把智慧育秧作為提高水稻質量的主攻方向,他們采取多種形式,引導鼓勵稻農購置先進的育秧設備和農具,廣泛采用智能化浸種催芽、撒種擺盤、施肥覆土等先進技術,先後購買了選種、浸種、催芽、播種、覆土等設備和農具40多臺(套),確保水稻種植合作社和水稻種植大戶能夠育秧全程采用智能技術。
浸種催芽是保證水稻豐產豐收的關鍵環節,需要保持恆溫,但過去一直依靠燒煤加溫,難以保持溫度。為改變這種狀況,一些大型合作社購置了雙氧催芽設備,利用水電作為導熱介質,對種子進行昇溫、降溫、控溫、保溫等環節處理。這些新設備可以將種子含有的細菌殺死,有效降低秧苗生長期病害發生率,還可以增強種子內部?的活性強度,使種子的發芽整齊,催芽的時間也由過去的半個月縮短為10天。
水稻大棚育秧進入播種階段,不再用人工撒籽擺籽,而是使用可進退的電動播種機,稻農只要把播種程序和質量要求設置好,輸入電腦中,然後一按電鈕,電動播種機就來回運動,水稻種子就像地毯一樣,展現人們的面前,非常的均勻平整。然後再由電動覆土機覆蓋上一層營養土,非常平整鋪展在秧盤中。智能操作既省時又省力,還能確保質量。稻農說,『用上這些先進玩意,再也用不著操心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