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4月13日訊 ( 楊忠 莊義彬 ) 慶安縣歡勝鄉永利村黨支部建立以『五老』人員為主體的『點子庫』,問計於民,及時匯集『五老』的建言,從中汲取奔向共同富裕的智慧和力量,著力把庭院養殖產業做強做大。
永利村是一個大村,坐落在哈伊公路和綏佳鐵路旁邊,交通發達,農戶的庭院小的有半畝地,大的近兩畝。以往卻沒很好利用這些優勢,只種些應季蔬菜,由於產出的蔬菜集中,造成『農戶吃不了,市民吃不上』的現象,村裡『點子庫』的『五老』建議他們發揮庭院大、鄰路近、又有集市的優勢,開發庭院養殖產業、走出一條模式多元化、經營組織化、產品品牌化的路子,這個村黨支部采納建議,決定大力發展庭院養殖產業。
動員會開過後,有些農戶有顧慮,認為『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現在疫情這麼重,一旦發生,就會倒圈毀欄,賠個底朝天。針對這種情緒,『五老』又建議召開現場觀摩會,組織村民參觀養殖大戶蘇忠林的養雞場。年近六旬的老蘇是胡家店屯村民,庭院有5000平方米,他利用庭院搭起雞棚,四周挑溝設欄,撒上白灰防疫,每到春秋兩季都定期給雞打防疫針,喂食防疫藥片,年出欄肉雞達1.2萬只,養雞20多年從沒發生過雞瘟,年純收入達十幾萬元,成了全縣的養雞大戶。這個現場會使農戶大開眼界,懂得了防疫只要做到精心常防,完全可以避免,農戶紛紛摩拳擦掌,迅速掀起養殖高潮。
農戶看到養雞又能致富,家家戶戶都開始養雞,一窩蜂大搞養雞。『五老』面對這種情況,又及時建議,什麼產業也不能盲目發展,應當因戶制宜,因人施策,能發展什麼養殖項目就確定什麼產業。黨支部和村委會對這個建議很重視,兩委乾部和『五老』一起分頭到農戶家中,幫助農戶出謀獻策,庭院大的發展養豬養牛,庭院小的發展養鵝養鴨,年齡大的就發展養羊,有殘疾的發展養雞。堅決不搞一刀切,完全由農戶自己說了算。全村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養殖項目,而且還湧現不少養殖大戶。養豬年出欄上千頭的大戶有8戶,養雞年出欄達3萬只的有5戶,養黃牛年出欄200頭有6戶,養大鵝年出欄300只的有5戶,還有養兔養貂的大戶,呈現出興旺的繁榮景象。
養殖業形成規模以後,『五老』又及時建議村裡把打開銷路作為壯大產業的主攻方向。在這方面『五老』幫助村裡著力開闢三條路徑。一是啟動『服務器』。村協調鄉裡派出技術乾部進屯入戶,開展點對點、手把手式的技術指導,提供全程跟蹤服務;二是村辦『銷售站』。利用微信、視頻、快手等互聯網優勢,負責聯系客戶,提供銷售信息,通過電商帶動銷售;三是打通『直銷路』。過去的產品銷售都由商販到村收購產品,中間環節多,價格也低。『五老』幫助村改變這種常規,由村裡直接對接商場、超市和加工企業,打開綠色通道,讓養殖戶得到更多實惠,激發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從而成為全縣最大的養殖專業村。
養殖產業有了穩定發展,『五老』又建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此,村裡一方面加強科學飼養,引導農戶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堅持不用添加劑、瘦肉精、增肥素等有害物質;另一方面選擇優質品種養殖,對農戶購置優良種畜的,建議鄉財給予補貼,形成鼓勵機制。養殖業有了快速發展,每個農戶都有了自己的小產業,不僅實現了整體脫貧,而且還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產業,庭院養殖的『蛋糕』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