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清明節,我們一起文明祭祀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4-01 字體:

我市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祀
 

  東北網綏化4月1日訊 ( 全媒體記者 廉紅 )  3月26日,王女士在家族群裡和兄弟姐妹們宣布:疫情之下,響應政府的號召,不去墓地祭掃逝去的雙親,外地的兄弟也不必返鄉,大家在群裡開一個追思會,共同回憶父母的恩情,孩子們一切安好,請二老在天堂安心放心。這是市民移風易俗過清明、文明祭祀的一個鏡頭。

  我市歷來高度重視移風易俗,推進文明祭祀工作紮實開展,政府統一部署,市、縣兩級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領導為總召集人,市、縣20家部門主管領導為成員的殯葬改革工作聯席會議。還出臺了政策文件出臺了相關文件要求黨員乾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禁止在殯儀服務單位開展封建迷信活動,持續深入開展殯葬領域管理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每年清明節之前省、市、縣都召開聯席會議對清明節移風易俗、服務保障工作進行部署。在重要祭祀節日之前(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民政部門與文明辦聯合下發文明祭祀倡議書,殯儀館、陵園等地懸掛宣傳條幅,利用微信發布宣傳內容,館內群眾活動較集中地點播放電視宣傳片,倡導群眾文明祭祀、安全祭祀。各縣市民政部門組織屬地殯葬服務機構搭建網絡祭祀平臺、制作APP、倡導群眾開展網絡祭祀,組織開展『鮮花替紙錢、時空信箱、絲帶寄哀思』等活動,引導群眾文明低碳祭祀。

  同時,加強部門聯合,維護殯葬市場秩序。每逢重要祭祀節日,市縣兩級民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局加大對殯葬市場的執法檢查力度,持續開展殯葬市場治理工作,加強源頭治理,淨化殯葬用品市場。

  今年的清明節,適逢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時期, 3月18日,省、市、縣三級召開了殯葬改革工作聯席會議暨『除陋習、樹新風』專項工作落實視頻會。市政府在全省殯葬改革工作聯席會上做了『實施惠民殯葬、推行節地安葬,積極穩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發言。3月22日,市委常委、江錫如副市長專門聽取了市民政局關於清明節祭祀疫情防控、服務保障、『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工作的匯報。對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各項工作的部署給予肯定。3月24日,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加強全市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對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提供網祭、代祭、雲祭等多元化祭祀服務和倡導厚養薄葬、文明祭祀向社會進行了公告。3月25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聯合發出『除陋習、樹新風』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就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安全祭祀不聚集、文明祭祀樹新風、節儉祭祀傳美德、黨員乾部作引領,得到市民們的積極響應。

  許多市民表示,思念在心而不拘泥於形,將向親朋好友和身邊人宣傳文明安全、綠色低碳的祭掃方式,自覺做移風易俗的宣傳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告別陋習、文明祭祀,倡導新風,保護環境,共抗疫情,讓清明節更加文明節儉、更加綠色安全。
 

平安清明節  共祭傳思念
 

  3月30日9時,市殯儀館共祭儀式開始。      全媒體記者  劉華鵬  攝
 
  雙龍泉陵園工作人員代表家屬擦拭墓碑。   全媒體記者 劉華鵬  攝
 

  東北網綏化4月1日訊 ( 全媒體記者 宋博文 ) 按疫情防控要求,全市所有安放(葬)骨灰的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場所暫停一切市民現場祭掃活動。3月30日上午,市殯儀館和雙龍泉陵園舉行以『平安清明節、共祭傳思念』為主題的集體共祭儀式,表達對逝者的尊重,代替廣大市民朋友傳遞哀思之情。

  今年清明節期間,市民政局倡導開展『三個一』活動,即集中擦掃一次墓位(骨灰盒格位)、敬獻一次鮮花、舉辦一次集體代祭活動。同時,還通過免費代祭服務、網絡祭祀平臺等多種方式告慰逝者,滿足群眾多元化祭掃需求,為市民提供文明、便捷的祭祀服務,引導群眾用文明方式祭祀先人。

  上午9時,市殯儀館的共祭儀式正式開始,工作人員統一著裝,莊嚴肅立,伴隨著哀樂聲誦讀祭文,集體默哀,面向主祠碑三鞠躬,敬獻鮮花及花籃,代替不能到現場祭掃的群眾代行祭祀之禮。工作人員還在各寄存室系上黃絲帶,擦拭骨灰盒格位,代表家屬表達哀思之情。

  春風徐徐,松柏蒼翠,雙龍泉陵園靜謐安詳,集體共祭儀式簡朴又不失莊重,工作人員列隊肅立、集體哀思,鞠躬行禮、敬獻鮮花,仔細擦拭陵園內每一塊墓碑,在松樹上系上黃絲帶,為委托群眾寄托追思的心願,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市民張先生委托市殯儀館工作人員代為祭掃,通過視頻看到莊重的祭掃場面,非常感動:『帶動親朋好友做好疫情防控,踐行綠色祭掃理念,過一個文明、健康、綠色、安全的清明節。』
 

鮮花慰先人『雲』端寄哀思
 

  全媒體記者  趙洪秋
 

  點上一支蠟燭,獻上一束鮮花,留下一段傾訴……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我市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通過『雲祭掃』平臺寄托對逝者的哀思,別樣的祭奠,同樣的緬懷,變化的是祭掃方式,不變的是無限追思。

  今年清明前,疫情再次來襲。3月24日,市民政局對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場所暫停一切現場祭掃活動。為滿足疫情防控期間祭掃需求,倡導和推廣這種綠色、安全、文明的祭掃方式和理念,提倡采取家庭追思、網上祭奠、種植紀念樹、撰寫感言體會、代祭等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各殯葬服務機構通過媒體發布網絡祭祀二維碼、手機APP祭祀小程序,為群眾提供網絡祭祀,讓廣大群眾不出門就能開展祭掃。從24日至30日,幾天時間已有千餘人通過『雲祭掃』平臺追憶哀思。

  『點一盞長明燈寄托我們無盡的思念,燃一段心香祝願天堂的您一切安好。』3月29日晚,北林區高先生在『雲』上寄語,在清明時節表達對逝去的爸爸的思念。在網上了解到『雲祭掃』後,高先生在『雲』上為爸爸創建了紀念館,並且把專屬的二維碼分享給了自己的家人。『紀念館頁面古典凝重,在懷舊溫暖的背景音樂中,通過獻花、點燭、祈福留言等寄托哀思,很有感觸。』高先生說。

  『作為一種文明、綠色的祭祀方式,「雲祭掃」應當被大力提倡。』市民王先生通過『雲祭掃』平臺為故去的雙親點亮了蠟燭。這也是他第二年清明在網上祭掃,他說,父母在世,做兒女盡到孝心比啥都重要,祭祀就是一種形式,心意纔最重要。

  社區工作人員李先生表示,用『雲祭掃』方式寄托哀思、緬懷故人,是對家人、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文明體現。

  『不去現場祭掃,總感覺這份孝心沒盡到。網上祭掃這種形式,大部分老人還接受不了。』退休人員張師傅說,『不過,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現在又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作為老黨員,我們要響應政府號召,為疫情防控和保護生態環境盡一份力。』

  市殯儀館館長鄧瀚宇說,老人去世後,要倡導節儉治喪,文明祭祀。緬懷先人,重於心勝於形,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

  據悉,2021年1月,市民政部門推出『雲祭掃』平臺,倡導市民文明祭祀。截至目前,已有近萬人通過『雲祭掃』平臺進行祭祀。
 

我市開展殯葬用品市場清理整頓行動
 

  執法人員在查收封建迷信殯葬用品。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攝
 

  東北網綏化4月1日訊 ( 薛志民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 在清明節來臨之際,3月29日,市民政局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市執法局、北林公安分局、北林區市場監管局和北林區執法局等相關部門成立清理整頓殯葬用品市場聯合執法小組,開展殯葬用品市場清理整頓活動。

  此次清理整頓行動旨在規范殯葬用品市場,打造文明、綠色、低碳、健康的祭掃環境,有效淨化殯葬用品市場秩序,實現文明祭掃、平安清明。

  在此次清理整頓行動前,相關人員已對制售喪葬用品及從事殯葬服務單位和個人進行了法律法規政策宣傳,並對經營證照、經營商品進行檢查,對經營中存在的銷售冥紙冥幣等封建迷信祭祀用品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下發了責令整改通知單,要求限期整改,大力宣傳和推行文明祭祀新風尚。

  執法組先後來到綏化市區廣安街、二馬路和綏北路的殯葬用品市場,對經營戶進行逐戶走訪排查,檢查中發現,絕大部分經營業戶都能夠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整改,但仍有部分經營業戶存在僥幸心理,仍然違規經營銷售偽幣、冥幣等封建迷信用品,執法人員對違法銷售的封建迷信殯葬用品進行了收繳,責令整改,依規處罰。

  在檢查中,執法人員還主動向店主和周邊群眾宣傳網絡祭祀、鮮花祭祀、文明祭祀的新風尚,引導其自覺抵制各種形式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動,做到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

  據介紹,各相關部門將持續深入開展殯葬用品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規范殯葬市場運行秩序,加大對殯葬用品場所非法銷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殯葬用品等行為的管理力度,打擊殯葬市場違規經營行為,促進殯葬用品市場健康發展。引導群眾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提高綠色文明殯葬意識。倡導廣大群眾樹立科學綠色祭祀理念,通過網絡祭祀、鮮花祭祀等文明環保的祭祀方式,表達對已故親人的追思,主動摒棄不文明行為,積極營造『破祭祀陳規陋習,樹祭祀文明新風』的濃厚氛圍。

  與此同時,明水縣民政局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在全縣范圍內對殯葬用品市場開展集中清理整頓行動。重點對殯葬用品店、墓碑制售點是否存在佔道經營、超范圍經營、售賣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等現象進行了重點檢查,對部分商家違規銷售、佔道經營的冥紙冥幣、紙人紙馬等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當即進行查扣沒收,並對查扣沒收的祭祀用品運到指定地點進行焚燒銷毀。

  截至3月29日,全市已有安達、慶安、望奎、青岡、明水等5個縣(市)開展殯葬市場執法檢查活動,出動執法人員74人,執法車26輛,檢查商鋪150餘家,查扣封建迷信殯葬用品327件,收繳冥幣15捆。
 

告別舊俗   文明表達
 

王宏妍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追思故人的節日,每到此時,人們總是賦予相思最鄭重的儀式感。

  清明祭祀,不僅表達了對逝者的思念之情,也是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文化傳統的沿襲,但這其中存在的焚燒紙錢等不文明、不衛生、不安全的祭祀行為,不僅污染環境,更妨礙公共安全。近年來,我們看到,『萬語千言付紙錢』的傳統祭掃行為正逐漸淡化,身邊的許多人在祭祀時積極告別舊俗,用更文明、更安全的方式表達對先輩的敬仰與緬懷之情。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昇,現代的紀念方式正逐漸替代傳統習俗。人們通過擺放鮮花松柏、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等方式緬懷逝者,用綠色安全文明的祭掃方式積極響應移風易俗的號召。疫情發生以來,更多人選擇通過網絡祭祀、居家祭祀、家庭悼念等非現場祭祀形式,向每一個遠行的生命莊重行禮。

  清明習俗,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是感恩和思念,更是傳承和教育,與儀式相比,清明更像一種精神,無論以何種方式緬懷先人,只要勿忘清明,珍惜當下,幸福地生活,就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除陋習、樹新風』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一年一度又清明。在這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寄托追思的時節,適逢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時期,為進一步推進『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行動,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現就清明節文明祭祀活動倡議如下:

  安全祭祀不聚集。當前,國內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為有效減少人員流動,保障廣大群眾身體健康,清明節期間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場所已暫停一切現場祭掃活動,請群眾不要到現場祭祀,並勸導在外親友不返鄉、不跨區域祭祀,營造安全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

  文明祭祀樹新風。遵守社會公德,樹立環保意識,自覺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做到不在城鄉道路、廣場小區、林地草坪等場所焚香燒紙、燃放爆竹,維護公共環境,消除火災隱患。堅決抵制封建迷信祭祀用品,提倡采取家庭追思、網上祭奠、種植紀念樹、撰寫感言體會等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

  節儉祭祀傳美德。大力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樹立『豐祭不如厚養,孝道注重當下』的理念。提倡老人在世時多盡孝道,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去世後,倡導節儉治喪,文明祭祀。樹立厚養薄葬、綠色環保新風尚,將紀念逝者與弘揚優良家風相結合,使祭掃達到『傳遞親情、傳承家風』的真正目的。

  黨員乾部作引領。全體黨員乾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遵守殯葬、祭祀改革的新規定。帶頭低碳祭掃、帶頭簡辦喪事、帶頭實行綠色生態安葬,以實際行動示范引領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和響應。積極向親朋好友和身邊群眾宣傳文明安全、綠色低碳的祭掃方式,自覺做移風易俗的宣傳者、推動者和踐行者。

  緬懷先人,重於心勝於形,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告別陋習、文明祭祀,是我們共同的願望。讓我們攜起手來,積極響應移風易俗,倡導新風,保護環境,共抗疫情,讓清明節更加文明節儉、更加綠色安全。

                                                                                                                                     綏化市文明辦
                                                                                                                                     綏化市民政局
                                                                                                                                   2022年3月25日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