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何旭 讓榆林筋餅飛『網』全國各地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3-11 字體:

李鑫

  一張金黃透亮、薄如蟬翼的筋餅被放到一本雜志上,盡管隔著一層阻礙,雜志上的小字卻仍然清晰可辨,絲毫不影響閱讀。『不會吧,這餅得多薄啊?』『看主播剛纔拿餅,感覺挺軟乎啊,這餅是咋烙出來的?』『放心買,口感可筋道了,我家隔三差五就來買幾袋。』一串串觀眾的留言在直播間裡接連『刷屏』,讓人目不暇接——這就是發生在『小榆樹』筋餅帶貨直播間中的一幕。

  『小榆樹』筋餅是榆林筋餅的品牌。榆林筋餅發源於蘭西縣榆林鎮。而讓榆林筋餅飛上全國各地百姓餐桌的,就是蘭西縣小榆樹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旭。

  1988年出生的何旭,是土生土長的蘭西縣榆林鎮人。創業之初,他從事過傳統的養殖業,也曾南下廣州開展服裝出口貿易。懷揣著『回報家鄉、超越自我』的夢想,何旭在2016年選擇了返鄉創業,成立了小榆樹食品有限公司,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家鄉的特產——筋餅。

  榆林筋餅是一道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小吃。榆林鎮坐落在202國道(哈黑公路)上,南來北往的旅客路過此地休息用餐,被經濟美味、方便快捷的筋餅所驚艷的同時,也將榆林筋餅的名聲傳播開來,甚至有人特地專程驅車前往榆林鎮,只為一飽口福。筋餅逐漸成為了這座小鎮的標志性符號。

  何旭回到家鄉創業時,筋餅產業在當地已經頗具規模,全鎮有接近上百家餅店,也有不少商家將分店開到了東北三省其他地區甚至首都北京。但多年在外經商創業的經歷,讓何旭擁有不同於常人的思路和理念:既然線下市場已經趨於飽和,那麼我就開拓線上市場,不僅能避免競爭,還能進一步拓寬產品的覆蓋面,不局限於一鎮、一市、一省,要讓全國的顧客都可以品嘗到榆林筋餅的美味。

  但很快,一個現實的問題就需要何旭給出解決方案:筋餅的線上銷售,如何解決口感和保存的問題。有人曾勸何旭:『咱們的榆林筋餅,突出一個現做現吃,本地客人訂個外賣,半小時四十分鍾送到的,口感都會變差,更別說通過快遞郵到幾千裡外了。』也有人勸他:『還不如就在省內,看看哪個市還沒有榆林筋餅店,到時候開個上檔次的店面,不是一樣能賺錢嗎?』但何旭認為,創業之『創』,關鍵就在於走一條新路出來,沿著傳統模式走下去,固然穩妥,但成功了也只是『事業有成』,算不得『創業成功』。在堅定的信念支持下,何旭對筋餅的制作、保存、烹飪等環節不斷研究,反復實驗,終於琢磨出了一整套方案,解決了筋餅久置容易粘連、對烹飪手法要求高等難題,讓榆林筋餅的線上銷售變成了可能。

  技術難題解決了,下一個要解決的就是銷售渠道。經過深思熟慮,何旭決定:先從微商起步,再逐漸轉向天貓、京東等大型平臺。他認為:榆林筋餅的口碑,是靠鄉親們做出來的,附近的客人吃出來的,得到認可後傳出來的。微商的特點是通過熟人網絡進行傳播營銷,本地本省的人大多吃過、聽過榆林筋餅,對產品的接受度較高,現在聽說可以線上購買,一定很感興趣。先讓身邊的顧客體驗到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培養出一批黏度高的老顧客,再去開拓覆蓋面更廣的平臺,就容易得多。事實證明,何旭的判斷是准確的,通過由小及大、步步為營的進軍策略,依靠微商時期積累的忠實『筋餅擁躉』,公司順利渡過了轉型大型電商平臺後經常遇到的產品知名度不足、難以打開場面的困難時期,同時節省了大量的營銷費用。

  2020年初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餐飲行業都遭受了衝擊。嚴峻的形勢,卻讓何旭捕捉到了新的機遇,他敏銳地抓住了居家隔離期間實體餐飲業無法正常營業、人們普遍存在的美食需求和各類自媒體平臺熱度激增這幾個關鍵點,果斷聘任主播,進軍自媒體平臺,通過一場場直觀、生動的帶貨直播,向全國的顧客展示了榆林鎮筋餅的獨特魅力。同時,何旭也非常重視產品的文化屬性,他打造了一間『筋餅文化體驗館』,精心收集了不少關聯著筋餅歷史的老物件,他將直播間設置在體驗館中,要求主播在帶貨銷售的同時,也要向顧客輸出筋餅文化,講述筋餅歷史,為一張小小的筋餅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激發了顧客的興趣和購買欲,實現了疫情期間銷售額不降反增。在他的帶動下,榆林鎮各家筋餅店也紛紛加入了網絡直播銷售的行列。從微商到淘寶、京東,再到自媒體直播帶貨,小榆樹食品有限公司成為了第一家通過電商銷售筋餅的企業,何旭也成為了推動榆林鎮筋餅飛『網』全國各地的第一人。

  小榆樹食品有限公司從成立至今,連續5年線上筋餅行業銷量第一,2018年營業額400餘萬元,2019年營業額800餘萬元,2020年營業額突破1000萬元,2021年營業額達到1500餘萬元。在實現自身價值之餘,何旭也不忘回饋社會、回報家鄉,他積極參與各類公益事業,並為30餘名青年提供了用工崗位,解決了就業問題。何旭說,公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幫助,我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讓家鄉的百姓也能富起來,生活好起來。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