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寧波 巴雪真 董晉
作為糧食生產第一大省,我省始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重要指示要求,以堅實的步伐走在全國農業現代化前列,切實擔負起了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面向『十四五』,黑龍江省糧食生產正全面向農業現代化轉型昇級邁進,毫不放松抓好龍江糧食生產安全,著力維護好國家糧食安全大局,應把『打先鋒、站排頭』要求具體化、目標化,全面加快我省農業現代化新進程,扛穩龍江糧食生產安全重任。
打好種業『翻身仗』
攥牢糧食生產芯片
種業現代化是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源頭。應准確把握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強化糧食良種保護與攻關,構建與糧食生產大省地位相適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現代種業體系,加速由制種大省向種業強省轉變。第一,從『源』上抓好種質資源保護。深入推進糧食種質資源尤其是寒地糧食種質資源全覆蓋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加快種子資源登記保存與分級鑒定,新建擴建糧食種質資源管理庫,完善種質資源信息公開和共享交流機制,切實查清摸清糧食種質資源家底;第二,從『種』上強化良種科技創新。由優勢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揭榜掛帥』,加快突破前沿高新核心技術,推動傳統育種技術向精准化、智能化和工程化改造昇級,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實現好種子特別是寒地黑土和高寒冷水特色良種的持續產出和創新。第三,從『供』上加快育種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獨特地理區位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和布局優勢種子生產區域,高標准打造國內一流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同時加快基地生產設施水平提檔昇級,增強基地制種供種能力,確保糧食生產用種安全。
保護黑土『大熊貓』
夯實糧食生產根基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應以高質量農業現代化發展來擦亮黑土耕地保護底色,采取有效措施把黑土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真正築牢糧食生產安全的第一防線。一方面,構建黑土耕地保護多層次聯合協同機制。著力構建由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的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組合出拳的黑土耕地合力保護機制,嚴格實行黑土耕地保護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黑土耕地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另一方面,聚力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技術創新與轉化。全面評估並精准識別黑土耕地突出問題,以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各類資源要素,優先支持黑土保育、土壤養分平衡、節水灌溉、旱作農業、保護性耕作、水土流失治理等技術攻關和落地轉化,為黑土耕地保護利用插上科技的翅膀。此外,還需要因地制宜示范推廣精准高效『龍江模式』。針對不同氣候、土壤、生態類型區,精准實施中厚層黑土保育、淺薄黑土層培育、障礙土壤消減快速培肥、半乾旱地區保護性耕作、坡耕地控蝕增肥及水田秸稈還田增碳培肥等黑土保護『龍江模式』,並結合現實問題不斷整改方案,打造有特色、可復制、好推廣的龍江樣板。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激發糧食生產活力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是在高起點上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著力點。應主動適應糧食生產新需求,堅持小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相協調,充分發揮社會化服務支橕作用,從根本上破解『誰來種糧、怎麼種糧』時代之問。首先,穩固小農戶家庭經營的基本面。以解決小農戶『小、散、兼、弱』等共性問題為切入點,按照『保護、提昇、組織、服務、富裕』小農戶的要求,強化外部全方位引導促動和內部自我發展意識培育,全面提昇小農戶經營能力和組織化程度,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同時,鼓勵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提昇質量和確保效益的前提下,發揮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的引領帶動能力,並組織和動員鄉村精英帶頭示范,積極探索以村級組織聯合為主要形式的村集體土地規模經營等模式,充分釋放糧食生產潛能。最後,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性服務。聚焦糧食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和領域,深度融合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積極探索以生產托管為主的多層次多類型農業生產性服務經營模式,同時及時總結可供復制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鼓勵各地在吸收借鑒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拓創新。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補齊糧食生產短板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先決條件。應把握好政策機遇和資源優勢,緊緊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目標,以高標准農田建設為突破口,著力強化水利設施建設和農機配套水平,推進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其一,著眼高產,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落實高標准農田建設責任和任務,明確高標准農田建設區域布局,優先加大永久基本農田和糧食生產功能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多元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保障建設資金需求,同時強化在建項目進度和竣工驗收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其二,著眼高標准,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加快調整糧食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推進農田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旱田高效節水灌溉等工程建設,突出抓好三江平原灌區田間配套工程,融合智慧氣象和遙感技術,全面提高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其三,著眼高效,推動農機轉型昇級。以5G網絡、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技術為支橕,加快推進以人力為中心的傳統農機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現代智慧農機轉變,實現糧食生產過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統一化管理,讓『會』種地昇級為『慧』種地。
【作者單位: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東北地區糧食生產安全的耕地生態保障與對策研究』(編號:20BJY149)階段性研究成果】
鏈接
發展現代農機裝備制造業,發揮駐省央企、重點國企、民營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農機裝備研發與制造,建設高端智能農機產業園區,培育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集群。
加快農機更新換代,提高農機裝備質量,擴大智能農機比重,在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全面機械化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高質量機械化水平。到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71%以上。
——《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