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無聲的愛 無盡的光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7-31 字體:

——記慶安縣第二小學班主任張亞娜

王洪亮 特約記者 段金林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卻已經飛過。』這是慶安縣第二小學班主任張亞娜的座右銘。她對學生的愛是無聲的,卻為學生們帶來了無盡的光,她的心血最終化為學生閃耀的未來。她也因此,榮獲縣市優秀教師獎、教育指導獎和教育設計一等獎等榮譽。

執春風的溫暖,吹開『孤獨生』心田

  『時代呈現多元,學生心靈世界也出現多種形態,作為教師要以靈敏的視角,用愛打開學生們關閉的心靈,讓孩子心間永遠充滿燦爛的陽光。』這是張亞娜執教多年的體驗和感悟。

  27年前,張亞娜走上教師崗位,一直在小學執教。工作中,她發現孩子出生和成長的環境有差異,其心態表現也千差萬別。她所帶的三年班級有個叫小諾的女孩,父母在外地打工,和外婆生活,缺少父母的陪伴,小諾的性格越發孤獨,她成為了張亞娜特殊關愛的對象。為給小諾找回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馨,每當學校放學後,張亞娜總把小諾留下來聊天,噓寒問暖,還特意給孩子買餅乾和水果。孩子衣服破了她給補,生病了由她帶著去看。張亞就猶如一縷輕柔而溫暖的春風,吹進小諾的心靈,她仿佛找到了母愛,性格也越來越開朗。

  一次小諾患重感冒,躺在家裡沒人照顧。當時張亞娜的丈夫患肺癌到了晚期也需要陪伴,但她沒有因為丈夫而忽視對小諾的照料。那些天,她學校、病房和小諾家日夜不停地奔跑,有時會忙到深夜。小諾看到老師那疲憊的面容,滿眼淚花地撲到老師懷裡,說:『你就是我的媽媽,把我時刻掛在心上,讓我嘗到了母愛。』

用夏陽的火熱,賦予『脆弱生』膽識

  『作為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輸送知識,更要錘煉學生敢於擔當的堅毅品格。』張亞娜之所以常這樣講,因為在她所帶班級中就有許多『脆弱生』,小哲就是其中的一個。

  小哲是家中的獨生子,家人對他過度寵愛,性格變得脆弱。小哲剛轉到張亞娜的班級時,說話低聲細語,做事輕手躡腳,連老師提問也不敢舉手。張亞娜認為這樣性格的孩子應該錘打磨練。

  7月的一天體育課,張亞娜建議教師把體育課搬到野外進行,組織孩子進行攀岩、滑板、漂流等活動。兩位老師通力合作,在充分做好保護的基礎上,孩子的攀岩活動開始了。輪到小哲做動作時,他膽怯地抹起眼淚。張亞娜鼓勵他說:『比你小的學生都勇敢攀登,你不用怕,你要爭做小勇士,不要當膽小鬼,老師會保護好你的。』在張亞娜鼓勵下,小哲系好安全帶,勇敢地開始攀登,當他從岩頂滑下時,臉上溢滿笑容,興奮地說,『我嘗到了冒險的快樂,攀岩既讓我充滿樂趣,又鍛煉了我的膽量。』

  就這樣,張亞娜經常通過精心組織帶有驚險的活動項目,錘煉磨礪學生們的膽識,從小培養他們擔當品格。

采秋水的潔淨,提昇『淘氣生』品德

  張亞娜教五年級下學期時,班裡轉來個男生叫小宇,這個學生見面就給她一個『下馬威』,校服拉鏈不拉就進教室,人還沒落座,書包先狠命摔在桌上,一副『小霸王』的樣子。上課時,他趁老師不注意扮鬼臉,出洋相,逗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尤其是令人作嘔的是他時常把毛毛蟲放到女生文具盒,把髒水灌到同學飲料瓶,這些惡作劇引起同學極大反感。

  對這樣的『淘氣生』,張亞娜並沒有進行體罰和訓斥,而是不停地在他身上尋找閃光點從而尋找教育的突破口。

  一天,突然下起暴雨,同學都集中在教室門口看雨,一名同學急於進教室跌倒在泥水裡,半天沒有起來,小宇幾個箭步躥到那個同學身旁,扶起他,又攙進教室,自己全身被淋透。這一場景正好被張亞娜看到,她大聲說:『小宇同學這事做得對,做得好,同學們都應當學習他助人為樂的品德。』聽老師這樣評價小宇,同學們的目光都看向小宇,從此同學們轉變了對小宇的看法。

  張亞娜抓住小宇這個閃光點,在班會上講述、板報上宣揚,產生了不小的轟動。她及時找小宇進行了一次長談,誠懇地對小宇說,『過去同學對你的疏遠,如今同學爭相向你靠攏,這是為啥?因為你道德品質轉化了,大家把你看作身邊的小太陽,纔靠攏你。品德高尚纔能真正得到人們的尊敬。』聽了老師的話,小宇默默點了點頭,說:『老師我不會讓你失望,今後就看我的行動吧,我一定做一個遵紀守規的學生。』此後,小宇徹底轉變了,還被推選為文藝委員,受到同學們的擁戴。

借冬冰的堅毅,淬煉『叛逆生』信念

  『幫助少年學生牢固樹立「建設強國有我」的堅定信念,應是教師教育學生的首選課題。』這是張亞娜的體悟。

  張亞娜認為少年兒童正處於信息化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豐富,孩子容易受錯誤信息的誤導、誘惑,在理想信念上走偏。

  班裡小航的父母都經商,生活富裕,在這種家庭成長的他,長大也想當老板,掙大錢,把報國志向丟在腦後,上課也不專心聽講。張亞娜多次找到他進行思想教育,要求他樹立遠大志向,長大後成為強國建設有用人纔。小航卻全當耳旁風,認為報國志向同自己不貼邊,當了時代『叛逆生』。

  教育方式的錯位,使張亞娜認識到,小航年齡小,閱歷淺,接受能力差,只講大道理難以奏效。後來她結合嚴肅的說理與親切的教導,借助語言的魅力,采用寓教於樂的引導方式,把難懂的道理變為簡明的故事,講給小航聽,這種鮮活、可感、貼近的存在,收到了奇效。他在主辦班級『教育園地』時,從立題到構圖,充分發揮自己繪畫纔能,突出強國興業情懷,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贊。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