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記者 沈雪
編者按
時光奔湧向前,『十四五』即將畫上圓滿句點。五年櫛風沐雨,五年砥礪奮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綏化以高質量發展為筆,在經濟、民生、生態等各領域書寫下波瀾壯闊的時代答卷。為全面展現『十四五』期間綏化發展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回眸「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紀實』專題專欄。我們將以系統盤點為經,聚焦全市各行業發展脈絡,用精煉的總結勾勒發展輪廓,以翔實的數據彰顯奮進力量,從產業轉型的鏗鏘步伐到民生福祉的顯著提昇,從科技創新的突破跨越到生態環境的美麗蝶變,在此一一呈現。同時以深度訪談為緯,陸續推出部門、各縣(市、區)領導專訪,聽他們講述發展成果、分享實踐經驗、暢談時代變化,帶讀者深入感受綏化高質量發展背後的生動實踐與深刻變革。期待通過系列報道,凝聚起全市人民團結奮進的磅礡力量,共同繪就綏化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十四五』期間,我市作為哈爾濱以北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黑龍江『大糧倉』,悄然完成了一場工業筋骨的重塑——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795億元,較『十三五』末大幅增長121.5億元;工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規上企業總數達486戶,淨增150戶,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一組組躍動的數字,成為高質量發展鏗鏘步伐的最強注腳。
政策春風拂動產業根基築牢
工業的崛起,始於頂層設計的堅實支橕。立足資源稟賦,我市系統謀劃了厚植『五個優勢』、賦能『三篇文章』等發展路徑,全力構建『4106』現代化產業體系。密集出臺的《工業振興行動計劃》《綏化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實施方案》《關於振興發展民營經濟的實施意見》等重磅政策,如同陽光雨露,精准滴灌市場主體。據統計,系列惠企政策累計惠及市場主體1700戶,兌現金額高達6.5億元。
政策的『及時雨』催生出產業的『金種子』。在市經濟開發區,新和成生物發酵產業園裡,全國首條生物合成L-胱氨酸生產線正滿負荷生產,該產品憑借技術突破入選國家級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優秀典型案例;全市大型玉米深加工企業發展到10戶以上,玉米深加工能力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綏哈大齊生物制造集群納入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青岡縣工業大麻產業園內,一株株工業大麻經過萃取、提純,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原料,成為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截至2024年,我市已培育14戶年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486家規上工業企業覆蓋29個工業大類,工業體系日趨完善。
投資熱潮湧動企業活力迸發
在黑龍江天有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嶄新的智能化車間內,精密設備高速運轉,工人們正為一批出口的汽車儀表做最後檢測。今年初,這家紮根黑土地的企業成功在上交所主板鳴鑼上市,成為我市本土首家主板上市企業。天有為的蝶變是綏化工業投資穩中有進的真實寫照。『十四五』期間,全市工業投資累計達390.3億元。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795億元,較『十三五』末增加121.5億元。
民營經濟活力四射。在慶安中桂制藥有限公司,新建的智能化中藥提取車間裡實時監測藥材炮制溫度,使得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得到了顯著提昇,產品的不良率明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達432戶,佔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88.9%;規上民營總產值583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3.3%;規上民營總營收達到597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營收的71.2%,橕起工業經濟『半壁江山』。
數字浪潮奔湧創新動能澎湃
走進安達經開區黑龍江吉地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監控百裡之外的中石油大慶油田企業生產運行。『接入二級節點後,故障排除效率提昇40%。』質量技術中心負責人辛文濤展示著數字化看板。這樣的變革正在全市1900餘家企業中發生。
在澳利達奈德制藥有限公司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科研人員在實驗室裡積極研發;肇東星湖、慶安中桂、安達吉地油服和福和制藥4家企業也在全力投入創新中,並成功獲評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十四五』期間,我市創新資源如夏日蟬鳴般密集: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從62戶增至157戶,國家『小巨人』企業達2戶,7項產品獲評省首臺(套),29個省企業技術中心成為創新『強引擎』。
雨後的綏化,玉米田與產業園在暮色中構成和諧畫卷。從『靠天吃飯』到『靠智發展』,這座城市以工業振興為筆,在東北振興的夏日長卷上書寫著從農業基地到產業新城的蛻變。未來,隨著『4106』產業體系如夏日作物般茁壯成長,我市將繼續以創新為翼、以實乾為輪,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疾馳,為龍江全面振興注入永不褪色的『綏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