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要聞

激發我市定制農業發展新活力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1-24 字體: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白銀:
激發我市定制農業發展新活力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定制模式。近日,就如何發展定制農業,激發我市農業發展新活力,記者對綏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白銀進行了采訪。

  白銀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定制工作作為今後一段時間必須著重推進的重要任務,意義重大,是貫徹落實省委關於發展定制農業的部署和許勤書記到綏化調研時的講話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綏化農業向高質量高效益邁進的關鍵路徑。綏化地處中國寒地黑土核心區,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使寒地黑土孕育了農作物特殊品質,為定制農業發展提供優質的物質基礎。我市通過發展定制農業,精准對接市場,既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又幫助農民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提高產品附加值,讓好產品賣出好價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同時,以市場定制為引領,可實現農業品質昇級、技術昇級、模式昇級,提昇寒地黑土品牌影響力,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推動『種得好』向『銷得好』昇級,加快推進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可以說,抓住了定制農業,就抓住了現代農業發展的『牛鼻子』。

  白銀介紹,2024年,全市落實中高端種植業定制31萬畝、養殖業定制規模30萬頭(只),數量均處於全省前列。望奎、慶安、肇東定制農業發展模式登上國家、省級媒體平臺。通過強化市場意識,創新發展模式,加強宣傳推介,推動定制農業蓬勃發展。一是高位推動,統籌布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定制農業,作為牽動『四個農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市委主要領導親自謀劃,納入領導班子考核,通過『四個體系』閉環工作機制確保落實。實施科技賦能、綠色提質、質量增信、品牌擴銷,提昇定制農業底層實力。二是創新模式,凸顯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托管、認領、會員、眾籌』等定制模式基礎上,創新推出六大具有本地特色的定制模式,包括:特色專品定制、專品專供大宗集團定制、信息物聯網定制、土特產品定制、『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定制,以及特色養殖定制。部分縣(市、區)還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特色定制活動,如:慶安縣『我在慶安有稻田』線上平臺定制、北林區網絡可視化智能定制等,充分挖掘地域潛力。三是加強宣傳,營造氛圍。為擴大定制農業影響力,在《綏化日報》、綏化農事e點通公眾號等平臺開設定制農業專欄,發布全市定制農業檔案,積極推送定制信息,宣傳本地定制農業的優勢和成功案例,全力講好綏化優質定制農產品故事。

  白銀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全市未來定制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保障。我們將錨定目標,堅持更高標准,爭創更好業績,推動定制農業邁向新高度。一是擴面增量。持續推進定制農業擴面增量,2025年,力爭中高端種植業定制面積達到40萬畝以上,養殖業定制規模達到40萬頭(只)以上,保持全省前列。二是模式創新。深耕多元產業融合定制,將品嘗、觀賞、采摘、研學、農耕、農趣、游樂、養生、銷售等功能要素連珠成串,結合農時節慶,實現一次『禮包』定制,全年一站式服務體驗。三是招商尋單。主動參與全國、全省各類農業招商會、推介會,推廣『綏化定制』模式。昇級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活動,提高關注度和影響力。四是數智賦能。依托智慧農業提昇定制標准,建立實時數據共享機制,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實現田間智能生產、網絡可視監管、全程追蹤追溯、線上精准服務。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