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記者 陳驍
能力作風建設,走實是基礎,走深是方向。去年以來,我市深入開展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抓基層、打基礎、強落實、見實效』活動,深入解放思想、提昇能力、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全市上下不斷推進乾部能力作風建設走深走實,把能力作風建設成效轉化為工作落實生動實踐。
錘煉好作風 培育『生物+』新賽道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12月中旬,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綏哈大齊生物制造集群入選其中。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綏化用一『粒』玉米串起生物發酵產業鏈,是我市深入貫徹省委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抓基層、打基礎、強落實、見實效』活動部署,錘煉好作風,培育『生物+』新賽道的具體舉措。
隆冬時節,走進位於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發酵車間內,玉米制成的液體糖正經金屬管道被緩緩注入無菌發酵罐中,經過60多個小時的無菌發酵後,液體糖便會產生潔白的維生素晶體,隨後被送往下一個車間。在這裡,一粒粒金燦燦的玉米經過破碎、分離、液化、糖化、發酵、提取等高新技術加持後華麗變身,衍生成維生素、輔?Q10等高附加值產品,身價倍增。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能力作風建設。2024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省委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抓基層、打基礎、強落實、見實效』活動部署要求,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提昇乾事創業精氣神,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利用生物發酵、合成生物、基因工程等技術,大力發展生物制造產業,培育『生物+』新賽道,讓生物制造產業成為東北產業振興『一抹亮色』。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市玉米產業布局從分散向集群發展、從粗放利用向集約循環利用轉變,具備了生物制造集群規模實力領先、生物制造產業譜系既『全』且『大』、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體系完善、生物制造網絡化協作高效緊密、生物制造集群治理體系健全等優勢。
目前,我市玉米加工能力達1098萬噸,擁有9條產業鏈,以及覆蓋初、中、高級50餘種主要產品,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球領先的維生素生產基地,輔?Q10、維生素C、維生素B12銷量、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肇東星湖科技有限公司腺?生產技術世界領先,呈味核?酸二鈉佔有率全球第二;青岡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年淀粉產量亞洲單廠最大;北林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結晶糖生產線單體規模居亞洲前列,蘇氨酸、色氨酸生產線單體規模居世界前列。
強化黨建引領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學院讓我打開了眼界和思路,能更好地為村民謀幸福。我們經營的村辦企業年銷售鮮食玉米1800萬元,以前都是線下客商收購,通過在培訓期間與學員相互交流、嘗試直播帶貨,注冊成立了淘百農產品銷售公司,助力村裡打通鮮食玉米線上市場。』綏化市鄉村振興學院首批學員綏棱縣十四井村書記王曉東說。
2024年4月,我市舉辦了鄉村振興學院成立大會暨首批學員培訓開班式,全省首家以培養『新農人』為目標的鄉村振興學院正式成立。該學院建立了由79名行業領軍人纔組成的導師庫,並在全省精選了70條研學路線、200個實踐教學點,定期組織學員走進企業,開展研學觀摩、考察交流,讓學員在對標先進中掌握權威的政策解讀、開放的先進理念、前沿的市場信息,推動鄉村產業帶頭人運用產業化思維、市場化理念發展農業,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市圍繞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把壓實責任作為基礎前提,把培訓作為先導性、基礎性的工作來抓,把優化村書記隊伍作為關鍵舉措,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重要支橕,把發揮農村黨員主力軍作用作為重要保障,不斷提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質效。
建設高質量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始終是我市緊緊抓在手上的一項重要工作。2013年我市出臺了《『能人強鄉興村』意見》,吸引各類人纔返鄉創業;2015年出臺了《村黨組織書記選育管退的意見》,做法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2019年出臺了《村書記監督管理辦法》,強化『一肩挑』後監督管理。系統推進下,村級帶頭人隊伍得到全面加強。
2024年,我市在全省首開先河面向社會公開遴選村黨組織書記126名,一大批有致富能力、有經營管理經驗的優秀黨員走上村書記崗位,全市致富帶頭人型村書記比例達到88.1%。
在壯大鄉村振興『頭雁隊伍』的同時,我市還持續推進後備儲備工作。2024年5月份以來,我市聚焦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7類重點群體,篩查近20年戶籍轉出人口、農村高考生源、退役軍人等2.4萬人,全覆蓋入戶走訪摸排,強化政策投入、真情感召,把一大批優秀人纔發現、引回、儲備起來。綏棱縣促成76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村發展、成為村級後備力量,是工作之初計劃的7倍,全縣三分之二的村都引回了優秀人纔。也因此,被中組部確定為村書記後備力量培育儲備重點跟蹤聯系縣。
精准施策發力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抓基層、打基礎、強落實、見實效』活動開展以來,我市不斷開闢政務服務新路徑,堅持標准不降、勁頭不減,聚焦民生實事,精准施策發力,改善提高服務水平,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延伸辦、家門口辦』,力爭實現『15分鍾政務服務圈』全覆蓋,確保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活動紮實深入開展。
新年伊始,蘭西縣長崗鄉長富村的村委會辦事大廳內一大早便聚集了十餘名老人,他們在80歲高齡的老黨員柏永昌的帶領下,有序使用辦事大廳內的政務服務自助終端辦理『生存證明』,每人僅用十餘秒鍾便完成了認證。
柏永昌說:『現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每年需要進行4次生存認證,我們老年人都不怎麼會使用智能手機,以往都是村裡工作人員到家裡幫助我們認證,有著急的就四處求人,實在不行就去鄉裡縣裡,麻煩不說也成了一種負擔。現在村裡安裝了自助終端,我們往機器前一站10秒就完成了認證,一點也不耽誤事。』
小機器蘊含大能量。2023年以來,蘭西縣積極推行集成式自助終端建設,昇級打造更方便快捷的辦事流程,不僅覆蓋了蘭西縣政務服務大廳,更延伸至105個行政村、12個社區,以及銀行網點、通訊公司等重要節點。並全力打造規范化便民服務站試點,因地制宜昇級模板,設置個性化自助終端機,首創『生存認證』『高頻熱點』『鄉村事項』『審批ETC』模塊,其中證明查詢模塊新增的『村證明』(14個)『社區證明』(10個)打印模塊,實現了民生事項就近辦理,讓群眾辦事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屯』。
同樣居住在北林區泰華社區63歲的韓淑娟,這幾天也在自家樓下的藥店完成了退休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為滿足群眾『就近辦』『多點可辦』的服務需求。我市從與參保群眾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地方著手,主動加強與商超、藥店、養老服務機構的溝通協作,在群眾步行15分鍾內可以到達的范圍內選取『智慧社保服務平臺』布設地點,將社保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市社會保險事業中心主任李永剛介紹,『智慧社保服務平臺』集成的業務事項,最多不超過4步即可完成辦理,參保群眾最多只需要攜帶1張身份證或社保卡即可辦理所有集成業務,包括個人信息查詢、卡掛失、密碼重置、生存認證、養老查詢等,全面實現了高頻事項辦理流程再造,提昇了辦理效率。現在市本級已經完成了22個點的設備部署,主要集成了涉及社保服務、社會保障卡服務的26項具體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