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丹 張自峰
立夏節氣剛過,萬物進入旺盛生長期。在慶安縣,農戶的庭院大棚裡菜苗蓬勃生長,客戶按訂單忙著上門取苗,溫室大棚內產出的第一批蔬菜,已經供應到居民餐桌,利用庭院發展特色種植的刺五加苗也已經長出綠葉,忙碌了一個春天的農戶們,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個『收獲季』。
訂單銷售讓庭院經濟更紅火
『我今年育了18萬株菜苗,春天時候就已經訂出去了,這兩天下訂單的商販陸續來拉苗了,一株菜苗能賣兩三毛錢。』在慶安縣久勝鎮久佳村,農戶艾鳳龍家的育苗大棚正忙著通風控溫,棚內的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菜苗綠油油地連成一片,煥發著勃勃生機。這些菜苗在開春的時候就通過訂單銷售一空,再有三到五天的時間,訂單客戶將會把菜苗全部拉走,上市銷售。艾鳳龍從事這個行業已有20年,他家庭院裡的兩棟大棚,每年春天都會給他帶來一份可觀的收益,今年他還發展起特色種植,流轉土地,建了8棟大棚,種植菇娘。眼下,他家的菇娘秧苗也已全部移栽到了棚內,等待收獲上市。
『農戶菜苗銷售完,也不耽誤農時,農戶還可以正常種地。』久勝鎮久佳村黨支部書記介紹,久佳村蔬菜育苗經過20餘年的發展已經遠近聞名,全村利用庭院建大棚,從事蔬菜育苗的農戶近百戶,每年春季每棟大棚銷售菜苗的純利潤達到1萬餘元,發展庭院經濟,院內的『一畝三分地』,已成為村民的『增收園』。
棚室蔬菜讓菜農賺得今年『第一桶金』
在位於慶安縣城郊的慶安鎮慶強村,蔬菜種植大戶王艷翠正和工人們給黃瓜秧盤秧蔓,秧苗間隙中,翠綠的黃瓜即將成熟,等待采摘。『五一剛過,我們的蔬菜就開始上市了,現在主要是黃瓜,每天供應給城裡的商販,一天能產1000斤左右,價格在2.5~3元每市斤。』王艷翠介紹,今年自家種植了20棟蔬菜大棚,主要種植黃瓜、西紅柿和豆角等蔬菜,利用棚室的空地還種了一些菠菜、茼蒿、油菜等早春小菜。3月初就開始忙著育苗,4月份幼苗全都移栽到大棚裡,再過10天左右的時間,棚內的蔬菜將大份額上市,一年栽種兩茬蔬菜,可持續供應到10月末。蔬菜除了銷售給商販,一些城內居民也會來到大棚裡親手采摘蔬菜,體驗農事快樂,同時吃到放心的綠色食品。
慶安鎮慶強村地域優勢明顯,是縣城周邊的『菜籃子』,全村共有蔬菜種植戶69戶,蔬菜大棚321棟,佔地296畝,溫室279棟,佔地132畝,每年畝產蔬菜6.5噸,棚室蔬菜經濟年產值可達560萬元。
『小菜園』變『小藥園』讓增收更有潛力
慶安縣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醫藥產業基礎堅實,全縣正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引導群眾發展中藥材庭院種植,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慶安縣致富鄉興隆村是朝鮮族村,全村戶籍人口78戶206人,常住人口7戶15人,外出人口中有80%常年在韓國務工,另外20%在省外務工、經商。今年致富鄉依托興隆村與縣刺五加種苗繁育基地一道相隔的優勢,結合村民常年外出務工菜園閑置的實際情況,在全縣率先推動刺五加庭院種植。『我們鄉緊緊圍繞縣委14643發展思路,聚焦發展刺五加產業,打造刺五加之鄉的目標,創新了「支部+企業+農戶」模式,通過村組織經營管理,企業提供種苗、技術和回收,銷售後給農戶分紅的方式,引領農戶庭院種植刺五加,真正實現刺五加種出好「錢景」,小菜園變成「聚寶盆」。』致富鄉鄉長柴進介紹,今年興隆村栽種的3年生刺五加苗,利用了30戶閑置庭院,佔地10畝,每畝栽植500株左右,扣除成本可收益1萬元。明年開始效益逐年增加,按照去年市場價格,10畝菜園預計可實現淨收入17.3萬元,平均每個小菜園可收入58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