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餘 特約記者 萬希龍 全媒體記者 宋一楓
『我們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統籌抓好農業產業,不斷培育壯大以民俗文化旅游為重點的特色富民產業……』
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猶如煥發黑土地勃勃生機的縷縷春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按照省市委要求,海倫市福民鄉積極學習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進一步挖掘眾福村『四大坊』旅游產業典型效應,帶動各村因地制宜,引領黨建工作成果轉化,做大文旅產業文章,加速鄉村振興。
海倫市四大坊民俗風情園,是海倫市福民鄉重點打造的黨建引帶工程和示范發展項目,是全省首批建設示范村、文明村和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在綏化市『寒地黑土黨旗紅』黨建品牌引領下,眾福村創新『黨建+民俗游』發展思路,在鄉村振興路上,織就了一幅美麗鄉愁畫卷。
黨建引領植鄉愁
鄉愁是鄉村的文化記憶和靈魂,裡面裝著風物和人情。眾福村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積極加強黨建文化引領,多元植入鄉愁元素。
四大坊積極踐行『文旅融合』理念,借助海倫北派二人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項目優勢,編排了大型實景劇《四大坊傳奇》。並以海倫滿族剪紙第四代傳人傅清超和海倫剪紙產業帶頭人任景權等為代表,入駐四大坊,開展剪紙展覽展示,營造了濃厚的鄉土特色藝術氛圍。
福民鄉積極與市文聯聯系,將四大坊設為文藝界采風基地,多次組織作協、攝協、音協、書協、美協、舞協、民協等文藝協會進行集體采風。創作了《美美噠四大坊》《鄉村路帶你回家》《把根留住—在夢的原鄉》等一大批音畫文藝精品,對四大坊進行了多維藝術展示。同時,激發音樂家協會的能動性和創造力,為四大坊量身定制了《納鞋底兒》《來貓一個冬》《串門兒》《這嘎噠老地方》等八首原創歌曲,濃濃的懷舊東北風,以揮不去、斬不斷的鄉愁引發了廣泛共鳴,不僅引來了北京、江蘇、雲南等多地用戶關注的目光,而且幾百元一雙的『四大坊』牌千層底兒布鞋也因此熱銷。
隨著網絡直播興起,以『東北哥』為代表的抖音主播,將四大坊發展成網紅打造地和網紅打卡地,人氣一度高居綏化景區之首。這一罕見文化現象,讓四大坊成為文旅融合的典范。同時,黨建帶動了文明提昇,四大坊村民精氣神煥然一新,跳廣場舞、扭秧歌等文化活動漸成常態。
通過文化引領火起來的四大坊,被譽為擁有東北情懷者向往的懷舊『原鄉』,很多身在遠方的東北老鄉,常以『同學會』『戰友會』『知青會』等方式組團體驗『還鄉之旅』,附帶鄉愁元素的四大坊民俗旅游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
做活產業育鄉愁
留住鄉愁,首先要留得住人。而做活產業,是留住鄉親,留住鄉愁的關鍵。眾福村積極發揮黨建作用,用黨建思維做活旅游產業,聚人心育鄉愁共奔富路。
眾福村村黨總支下轄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47人、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3人。為提昇黨員乾部綜合能力,每月召開4+N主題黨日,積極吸收年輕優秀農民入黨,鼓勵村兩委乾部和黨員外出學習開闊眼界,為鄉村振興夯實黨建基礎,增強事業發展原動力。
該村突出黨建引領,將發展旅游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和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整合早年的油坊、酒坊、粉坊、豆腐坊等傳統作坊命名『四大坊』,突出鄉愁元素,配套還原老東北特色的農耕生活風貌和民俗人文風情,具有年代感和穿越感的實景接觸和現場體驗,吸引了各地具有田園鄉愁情結的游客,實現了民俗旅游和鄉村振興完美融合。
依托四大坊民俗旅游,眾福村大力實施富集體富群眾『雙富工程』,積極探索『黨員包聯』機制,推動廣大農村黨員在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環境整治中當排頭作表率,密切了乾群、黨群關系。成立『四大坊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地入社、入社務工、農民變工人,在農村黨員的積極引帶下,曾經拖家帶口、外出淘金的村民,不再背井離鄉,而是選擇守家在地留鄉創業。小農場、大鵝養殖、光伏電站、醬菜廠等諸多扶貧項目,更燃起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望。
鄉愁元素在四大坊不斷發育生長,一年四季,他鄉游客追尋的腳步多匯於此。每逢旅游旺季,四大坊村內村外的停車場就停滿了前來游玩的大小車輛,日接待游客最多達4000餘人。
厚植鄉情聚鄉愁
四大坊從窮鄉僻壤到旅游目的地,以村黨支部書記吳關龍為首的黨建先鋒作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多年前,吳關龍離鄉創業,多年艱苦打拼成就了心中夢想。富了不忘鄉親鄉情,作為農民黨員,他始終與基層黨組織保持積極聯系,並聽從黨組織召喚,踏上回鄉路,帶領家鄉父老共同脫貧致富。
在吳關龍的正面引導和典型帶動下,眾福村黨員集體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打造四大坊民俗風情園,街道拓寬,拆亂重建,打造『村中新城』,構建懷舊復古一條街。現在,園區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3000餘萬元,規劃了立體觀光區、感恩納福區、采摘體驗區、懷舊穿越區、吸氧休閑區、互動聯誼區、親子游樂區、情景再現區和食宿接待區及外牆民俗文畫帶、旅游紀念品商鋪、紅色教育基地等『九區、一帶、一鋪、一基地』,成了食宿觀光、采摘購物於一體的鄉村綜合旅游項目。經過幾年發展,曾經負債400多萬元的眾福村,因四大坊橫空出世,搖身一變成了村集體積累700餘萬元的首富村。
福民鄉黨委書記闞洪岩表示:黨建+旅游,讓四大坊走出了一條成功新路,我們將以此為樣板,對標黨建先鋒,厚植鄉情鄉愁,將萬福村紅色文化、永興村紅色精神和眾福村民俗旅游充分融合,讓紅色成為福民永遠的底色,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這面旗幟在黑土地上高高飄揚。
有生態田園,有詩意遠方,更有人文情懷,四大坊成了人們寄托鄉愁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