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張叡格


農時不等人,不負好春光。眼下正是大棚育苗的關鍵時期,連日來,安達市安達鎮的大棚種植戶們搶抓農時,加快蔬菜育苗,為今年蔬菜『搶鮮』上市、有個好收成做足准備。
踏著和煦的春風走進安達鎮勝利村王相增家的蔬菜大棚,棚室內滿眼綠意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除了綠油油的小苗,還有一派忙碌的勞動景象,王相增一會兒忙著給苗床注水,一會兒又忙著把油菜苗從暖棚送到外邊的冷棚裡。
『我的油菜苗在暖棚裡放1個月,再栽到外面的冷棚裡,20多天就能上市了,效益挺可觀的。』勝利村蔬菜種植戶王相增說。
在勝利村,王相增種植溫室大棚已經30多年了,作為一個棚室蔬菜種植『老手』,每年他都搶抓最好時節,及時育苗、栽苗,確保蔬菜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去年,10多萬元的收益,讓他對今年種植更有信心。為了加快栽苗進度,不錯過栽苗最好時間,王相增在當地僱了7個農民工,兩天就能栽種完4座大棚。一株株小苗在工人們熟練操作下栽種到苗床上,一壟壟栽種好的油菜苗整整齊齊、生機勃勃。
這些生機勃勃的小苗不僅能給他們帶來收益,也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樣感到滿足的還有勝利村種植戶劉愛英,剛走進她家的大棚,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們介紹她的套種技術。
劉愛英在當地種植大棚蔬菜小有名氣,20多年來在蔬菜種植上,她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經過多次嘗試,她自主學習的套用種植技術每年都能收獲4茬蔬菜,收益也直接翻了4倍。
『今後我還要繼續研究更先進的套種技術,帶領更多的人走上棚室蔬菜種植現代化的道路。』勝利村種植戶劉愛英說。
多年來,安達鎮在蔬菜產業發展上不斷探索新路徑,立足於市場需求,積極發展適銷對路的蔬菜,成功叫響了自己的綠色有機蔬菜品牌,成為安達市棚室蔬菜種植示范鎮,也成功帶動了一大批和王相增、劉愛英一樣的農民通過棚室蔬菜種植變成致富能人,帶動更多的農民參與蔬菜產業化經營,解決就業問題,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